野木瓜酵素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

作者:王瑜; 李立郎; 张洁; 李雪; 杨礼寿; 林灵; 周美; 杨小生
来源:现代食品科技, 2019, 35(10): 125-130.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19.10.018

摘要

本研究以贵州野木瓜为原料,采用三种优势菌群为不同的发酵剂制备野木瓜酵素,并分析不同发酵剂对其主要活性物质(总三萜、总黄酮、儿茶素、超氧歧化酶SOD)含量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酒曲发酵结束后总三萜由6.79 mg/100 mL降低到5.71 mg/100 mL,降低了15.91%,总黄酮含量下降了40.00%,儿茶素含量下降了37.78%,SOD活性下降了56.32%;曲王发酵结束后总三萜含量下降了38.73%,总黄酮含量下降了58.82%,儿茶素含量下降35.56%,SOD活性下降了42.27%,变化显著(p<0.05);甜酒曲发酵结束后总三萜升高0.74%,总黄酮含量下降15.89%,儿茶素含量下降0.11%,SOD活性下降了48.73%。综上可知,不同的发酵剂发酵后活性物质成分均有损耗,优势菌群不同,损耗程度有所差异,其中采用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复配而成的甜酒曲发酵结束后活性成分的衰减程度最低,因此,以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复配而成的发酵剂可应用于野木瓜酵素工业化生产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