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丁小容; 廖玉梅; 高敏; 徐春华; 何艳; 杨虹; 刘颜
来源:护理学报, 2015, 22(23): 41-45.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3.041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分析本院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2014年5月诊治的27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发病季节、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细菌种类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27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60岁以上者占52.7%;透析由患者本人操作者占47.6%;透析2年内者占59.0%;共有203例次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4.3%,G+菌占60.1%,G-菌占34.5%,真菌占2.9%,结核菌占1.0%,混合感染占1.5%;发生感染时处于贫血状态者占82.8%,血清白蛋白在35 g/L以下者占92.7%;G+组与培养阴性组的各项预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组与培养阴性组的治愈率和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组的治愈率比培养阴性组低,退出率比培养阴性组高。老年人、透析2年内及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本人操作腹膜透析者是本中心腹膜炎发生率较高的影响因素,因此,要重视G-菌腹膜炎的防治,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初始腹膜透析操作的培训和定期再评估、培训以预防其发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