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发生情况,并对LA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开封市3所三甲医院(开封市淮河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疗的1 533例NVAF患者,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根据是否并发LAT分为LAT组(n=197)和无LAT组(n=1 336)。收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CHA2DS2-VASc评分、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VAF患者LAT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危险因素对NVAF患者并发LAT的预测效果。结果 1 533例NVAF患者中,有197例发生LAT,LAT发生率为12.85%;LAT组脑梗死比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比例、CHA2DS2-VASc评分及血小板(PLT)、尿酸、左房内径(LAD)测定值明显高于无LAT组,房颤病程明显长于无L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程长、CHA2DS2-VASc评分高、尿酸水平高、LAD扩大为NVAF患者发生LAT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程、CHA2DS2-VASc评分、尿酸、LAD预测NVAF患者并发LA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28、0.726、0.722,灵敏度分别为84.30%、62.40%、56.90%、51.80%,特异性分别为56.40%、77.40%、77.80%、82.80%。结论 NVAF患者LAT发生率较高,房颤病程长、CHA2DS2-VASc评分高、尿酸水平高、LAD扩大为LAT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上述指标可对NVAF患者并发LAT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
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