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鹤; 王小雷; 杨昭; 李伟; 王效静; 刘浩; 王健; 谢宗玉*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 40(08): 1510-1515.
DOI:10.13437/j.cnki.jcr.2021.08.015

摘要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实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能谱CT定量参数对照。方法对194例肺部实性病变的能谱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155)和验证组(n=39),基于动脉期的碘基物质图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模型,结合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浓度(NIC)构建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结合患者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构建临床模型,结合IC、NIC及所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AUC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由IC、NIC构成,临床模型由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病灶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钙化构成;联合模型由IC、NIC与筛选出的9个影像组学特征构成;能谱CT定量参数模型、临床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659(95%CI:0.575~0.736)、0.742(95%CI:0.663~0.812)、0.937(95%CI:0.884~0.971),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665(95%CI:0.489~0.813)、0.777(95%CI:0.608~0.898)、0.912(95%CI:0.769~0.980),经过Delong检验,三种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及其影像组学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能力,明显高于临床危险因素、CT主观征象及能谱CT定量参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