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近年来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译者的作用日益突显。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康斯坦次学派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本意义产生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试图借助接受美学理论中与翻译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如期待视野、审美距离、视野融合、不确定处等,对接受美学视阈中译者扮演的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进行了分析,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强调译者应掌握恰当的审美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