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的《庄子·至乐》与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拥有相似的死亡观念,都强调“精神性存在的超越性”,认为人的精神性存在能够通过与肉体的分离,升华到永恒的精神境界。二人都强调人在死亡以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境界,但是所进入的永恒精神世界却存在很大差异。庄子提出的死亡超越是全方位的,彻底摆脱经验、个体与人生存在的限制,回归宇宙初始的道的混沌状态。多恩通过书写出明显具有形而上特点的人性之爱,使个体借助作为个体精神表征的爱情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庄子与多恩的死亡观念体现出明显的“同途而殊归”的特点,说明中西方对死亡与不朽的关系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其背后存在着中西文化的“未思之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