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精子自发顶体反应(AR)率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2014年11至12月行IVF-ET的男方精液检测精子自发AR率, 分别以自发AR率6%~12%为界限值统计患者自发AR率与IVF结局如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胚率间的关系。对该周期进行鲜胚移植的患者, 统计其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 并依据妊娠结果比较患者自发AR率及顶体酶定量值。结果共有202例纳入研究, 精子平均自发AR率为5.99%±5.18%。其中自发AR率≥9%与<9%的两组其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及优胚率分别为81.33%比83.85%、60.53%比60.99%以及51.10%比59.67%, 其中两组间优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自发AR率≥8%及<8%的两组, 其第一个鲜胚移植周期生化妊娠率分别为48.57%(17/35)及69.64%(78/112), 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7.14%(13/35)及63.39%(71/112), 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及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 临床妊娠者男方精子自发AR率(5.41%±3.87%)小于未临床妊娠者(7.40%±6.79%), 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 而两者间顶体酶定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79±68.50)比(153.62±59.59)μU/106, P=0.06]。此外,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自发AR率与临床妊娠结局有关(OR=0.93, 95%CI:0.87~0.99, P=0.03)。结论精子自发AR率对于预测IVF结局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与IVF优胚率及妊娠率有关。自发AR率越高, 优胚率及妊娠率越低。顶体酶定量值对IVF结局无显著预测意义。
-
单位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