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代待制爲文學侍從職銜,其設沿襲漢唐舊制,在宋代獨特職官體系發展中形成新特徵。真宗朝始建奉藏御集諸閣,并設立諸閣待制職名。待制爲侍從近臣,選任嚴格、職事清要;又爲内朝官,身份歸屬區别於外朝庶僚。北宋中期晉升途徑更强調吏幹,以財賦官僚爲主,升職後仍外任實務差遣。官制中引入待制等職名,既起到區分出身流品,又有與差遣掛鈎的作用,發展爲兼有文學差遣與身份位階兩種特性。元豐改制剥離待制文學實職性質,僅保留身份位階屬性。待制是職事與位分間緩衝,用以保持中層文官在内調、外任中身份平衡。同時朝廷沿襲北宋前期借助待制名號以增重使事的原則,加强官員莅任地方長吏時威權,保持與强化文官治理地方的態勢。待制職位定位雖在改制前後有所調整,仍折射宋代職官體系精密設計與靈活運用兩者的持續影響,這種特徵與宋代前後文學侍從制度皆異。體現出宋代職官體系在以上政策下,爲穩定官員身份等級、維持内外職任均衡所設計的精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