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信息具有数字化属性,它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并基于数字生产而延伸使用,侵权也呈现出数字化特点。生物信息无感识别、非接触识别以及误识别、漏识别严重侵害个人隐私。亟需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培养用户积极思辨和理性质疑的媒介素养,加快完善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构建生物识别信息多维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