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促进造血重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49例接受auto-HSCT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5例于移植后第1、8天分别给予PEG-rhG-CSF 100 μg/kg皮下注射1次;74例于移植后第1天开始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 μg·kg-1·d-1皮下注射, 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5×109/L持续3 d停药。结果①PEG-rhG-CSF组、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9.5(7~17)d、10(8~22)d(P=0.007), 3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分别为2(0~7)d、1.5(0~4)d(P=0.030), 4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分别为9(5~16)d、9.5(6~23)d(P=0.010);血小板植入时间、Ⅳ级贫血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及移植后1个月内血小板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PEG-rhG-CSF组、rhG-CSF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84.0%(63/75)、82.4%(61/74)(P=0.798), 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4(1~10)d、5.5(1~24)d(P=0.005)。③PEG-rhG-CSF组、rhG-CSF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7%(17/75)、31.1%(23/74)(P=0.247), 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3%(4/75)、9.5%(7/74)(P=0.336)。④PEG-rhG-CSF组、rhG-CSF组住院天数分别为31.5(23~43)d、37(25~75)d(P<0.001)。⑤PEG-rhG-CSF组、rhG-CSF组移植后6个月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6.4±2.5)%、(94.7±2.6)%(P=0.638), 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0%、(98.6±1.3)%(P=0.312)。结论淋巴瘤患者auto-HSCT后应用PEG-rhG-CSF在促进中性粒细胞植入、缩短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持续时间方面优于rhG-CSF, 移植后感染发生率、移植后6个月DFS率及OS率与rhG-CSF无显著差异。
-
单位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