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体质量指数(BMI)及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内科门诊及济南各居民社区纳入的绝经后中老年女性147例,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出BMI,分成偏瘦组(31例)、正常组(49例)和超重及肥胖组(67例),检查骨密度(BMD)、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等指标,研究维生素D在BMI分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根据中医辨证将7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脾肾阳虚组31例、肝肾阴虚组30例及肾虚血瘀组18例,研究三组中医证型间维生素D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偏瘦组、正常组、超重及肥胖组三组体质量、BMI、BMD、血清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比较:正常组>偏瘦组>超重及肥胖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超重及肥胖组与正常组及偏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肾虚血瘀三组体质量、BMI、血清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大小比较:肾虚血瘀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证型患者按血清25(OH)D水平分为充足、不足、缺乏三类,脾肾阳虚型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所占比例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及肥胖是中老年女性血清25(OH)D水平降低的危险因素。血清25(OH)D缺乏易导致脾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