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差异化形成的行为学特点。方法 30只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通过BBB运动行为学方法测评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12分动物入选。对入选动物采用"Up-Down"疼痛行为学方法评估脊髓损伤后疼痛,并根据形成情况,将大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计算脊髓损伤后疼痛形成比率,及二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学特点。结果 5只大鼠死亡,1只大鼠在术后3d内BBB评分>1分,7只大鼠在建模后2周时BBB评分<12分,共13只大鼠被排除,其余17只大鼠入选。二组大鼠各时间点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立脊髓模型2周后,形成疼痛的动物数量逐渐增加,在建模4周时,8只大鼠形成疼痛,9只大鼠未形成疼痛,疼痛形成发生率为47.1%。与建模前比较,建模后4周时观察组大鼠的双侧足回缩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建模后4周时观察组大鼠的双侧足回缩阈值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2周疼痛逐渐形成,在4周时有近50%的大鼠形成了脊髓损伤后疼痛,模拟了临床脊髓损伤后疼痛形成特点。
-
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