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的文学批评话语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传统"载道"文学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对"实践"的推扬,产生了互助效应,这构成了古与今对话的精神基础。在此基础上,古典资源在大众话语、权力话语的双重作用下与文学批评实践进行着深层互动。20世纪上半叶,是大众话语占主导的时期。这一时期以传统文论资源的自身生长性为主,古典话语与马克思主义批评之间处于对话关系。一些文人对传统批评原则和术语的实验性尝试,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批评园地的壮大蓄存了力量。20世纪后半叶,权力话语的比重增加,现实主义批评原则被强调。作为现实主义原则的具体化,关于典型和形象思维的讨论相继出场,在这两个讨论的掩映下,传统批评方法、概念术语亦获得隐性延续。百年来,尽管传统文论资源只是如游丝般存在,但其价值却不容否定。在新时代背景下,它更是构建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体系的重要基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