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的吸附解吸

作者:陈荣枢; 吕媛菲; 王珊; 黄祚水; 蔡伟豪; 钟荣蓉; 宣丽珍; 严深燕; 覃英凤; 梁建宏; 黄慧敏*; 朱婧
来源:中国岩溶, 2023, 42(02): 301-310.

摘要

文章选取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荒地)的表层土(0~20 cm)和深层土(20~40 cm)及河流底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不同磷浓度的吸附曲线,计算出磷最大吸附容量(Qm)、磷吸附能(K)、最大缓冲容量(MBC),通过曲线拟合得到被吸附磷的解吸率(a)。结果表明:(1)荒地对外源磷吸附率高于农田、果园土壤及河流底泥;在中低浓度的磷添加下(≤2 500 mg·kg-1),深层土对磷的吸附率均大于表层土;(2)Langmuir模拟揭示:河流底泥的Qm为4 961.61 mg·kg-1,但K很低(0.034 kJ·mol-1),因此MBC较小(171.82);荒地表层土的磷吸附特征则与前者正好相反,MBC较大(255.10)。农田和果园土壤的磷吸附特征值介于两者之间;(3)土壤磷吸附主要受土壤质地及pH控制;河流底泥的a值(11.9%)高于其他土壤,表层土a值高于深层土,a值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农田和果园对磷吸附量大,但固持能力弱,有较大的磷淋溶风险;荒地表层土则在湿地中起到固持磷、降低富营养化风险的作用;河流底泥的磷极易释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长期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