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当下基层协商机制的不同运行环节中,由于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不同,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功能。为了系统认识分析基层协商理论、政策和实践中产生的一些具体问题,并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对策,本研究借鉴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方法,对参与不同协商环节的多元主体的特征、地位和作用进行在场的叠加分析。在分层的逻辑上,首先对协商参与主体进行层化分析,即按照不同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分为协商工作主体、协商主体和专业支持主体三个类型;其次,基于当下的法规政策和实务操作逻辑,按照基层协商的运行时序和功能特征,将一个基层协商的核心环节分为协商准备工作期、协商议事期和协商成果实施评价期三个部分;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将不同的参与主体进行组合并置于基层协商的不同核心环节进行在场的叠加分析,同时结合基层协商实践案例,对其政策、理论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场景化分析,从而在实践实操、政策供给等层面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