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中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长期预后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根据3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40例,生存组8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慢性心衰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更高,心率、肌酐、钠尿肽水平更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钠尿肽、BMI、肌酐是慢性心衰患者随访3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钠尿肽、BMI、肌酐对慢性心衰随访36个月全因死亡事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0.703~0.885,P<0.01)、0.674(95%CI:0.574~0.774,P<0.01)、0.792(95%CI:0.704~0.879,P<0.01),钠尿肽+BMI+肌酐三者联合的AUC为0.899(95%CI:0.845~0.953,P<0.01),预后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 钠尿肽、BMI、肌酐是慢性心衰长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钠尿肽、肌酐对慢性心衰远期病死率具有整体的不良影响,BMI有利于慢性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
-
单位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