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缅绿料”是近年来滇西市场上出现的新兴缅甸石英质玉石品种,特点是质地细腻,绿色带深浅不同的蓝、黄色调,部分绿色品种与高品质澳洲绿玉髓较为相似,但其颜色成因尚不清楚,鉴定评价及市场推广亦亟需相关理论支持。运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 X射线荧光光谱仪、 X射线粉末衍射仪、岩矿薄片鉴定等方法对“缅绿料”的矿物组成及结构、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主要矿物为α-石英(含微量斜硅石),以隐晶质为主,少量微晶质,含量占90%以上,其次为显微细粒状、鳞片状绢云母及镍滑石,以及微量镍绿泥石、铬钙钛矿,局部偶见次生浸染状铁泥质,整体呈含鳞片显微粒状结构。红外透射光谱主要显示α-石英的红外吸收特征,1 019、 800~600和462 cm-1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νas(Si—O—Si)反对称伸缩振动、νs(Si—O—Si)对称伸缩振动及δ(Si—O)弯曲振动。3 463及1 639、 1 399 cm-1处吸收峰由赋存于石英微空隙间的自由水分子的νas(H—O—H)反对称伸缩振动及δ(H—O—H)弯曲振动引起。拉曼光谱除显示α-石英特征拉曼组峰204、 262、 355、 395、 463 cm-1外,501 cm-1处的弱拉曼峰指示含微量斜硅石,675 cm-1处拉曼峰指示含镍滑石。综合化学成分及紫外-可见光谱特征表明,该玉石含Mg、 Al、 Cl、 K、 Ca、 Ti、 Cr、 Fe、 Ni等杂质元素,Ni和Fe是主要致色元素。Ni、 Fe含量的显著差异是其呈现绿-蓝绿、绿黄-黄绿两种颜色系列的原因。高含量Ni、低含量Fe形成绿-蓝绿色系列,蓝色调变化与Ni含量呈正相关性;同等低含量的Ni和Fe形成绿黄-黄绿色系列,黄色调变化与Fe、 Ni含量呈负相关性。综上,“缅绿料”归属为绿玉髓,其颜色特征由镍滑石、绢云母及次生铁泥质等杂质矿物引起,Ni元素以游离态Ni离子和杂质矿物镍滑石两种形式存在,其中镍滑石在其他来源的绿玉髓中较少见,可作为产地溯源的重要参考特征。该研究丰富了绿玉髓的种类及产地信息数据,亦为进一步探究“缅绿料”成矿地质条件背景提供了基础数据。
-
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建桥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