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新型栽培方式下甜椒苗期CO2的排放量和排放日变化特征,明确新型栽培方式下最佳的蔬菜减排栽培模式,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土垄栽培、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SC)标准垄、SSC矮垄3种栽培模式的内嵌区和土垄栽培、SSC标准垄、SSC矮垄的整个垄部进行连续地取气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时间段内,设施甜椒苗期的CO2的排放通量呈现单峰型,与室内气温、地表下5 cm深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CO2的排放通量呈现昼高夜低的现象,在白天,土垄的垄部CO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高,为325 mg/(m2·h),SSC标准垄的垄部CO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164 mg/(m2·h);在夜间,土垄的垄部CO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高,为110 mg/(m2·h),SSC矮垄的垄部CO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78 mg/(m2·h)。土垄的CO2的排放通量日变化波动较大,SSC栽培的CO2的排放通量日变化较为稳定。此外,3种栽培处理的根区温度日变化趋于一致,峰值滞后于室内气温1~3 h,但3种处理的根区温度数值有所差异,SSC标准垄相较于更有优势。综上所述,SSC栽培模式有利于设施蔬菜的减排效应,对于日光温室中设施蔬菜的栽培技术具有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