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腐殖质组成的分析,评价玉米单作及间作白三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白浆土培肥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通过4个施氮水平(140、175、200和225 kg·hm-2)的设置,以不施肥为对照,比较玉米单作及间作白三叶2种栽培模式对白浆土总有机碳(TOC)含量、水溶性物质碳(CWSS)含量、可提取腐殖酸碳(CHE)含量、胡敏酸碳(CHA)含量、胡敏酸(HA)碱溶液E4/E6、胡富比(CHA/CFA)及胡敏素碳(CHu)含量的影响,明确对白浆土培肥效果最佳的玉米栽培模式。[结果]与拔节期相比,玉米灌浆期单作栽培模式仅在施氮水平225 kg·hm-2时才能使白浆土TOC含量增加,而玉米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的4个施氮水平处理中白浆土TOC和CHE含量均增加。与CK相比,间作模式下较低施氮水平更有助于TOC含量的保蓄,其中,施氮量为140和175 kg·hm-2时对CHE的促进效果较好;相同施氮水平下,相对于单作模式,间作白三叶栽培显著降低CWSS的消耗;玉米单作栽培模式下,140、175和200 kg·hm-2的施氮量促使HA分子结构简单化,而增施氮量为225 kg·hm-2后可促使HA分子芳构化程度增加;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更易促进CHA/CFA的降低,施氮量为175 kg·hm-2时白浆土CHA/CFA的降低幅度最大,CHA向CFA转化优先以结构简单的分子进行,使留下的HA分子结构均向复杂化方向进行;玉米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在较低施氮水平下(140和175 kg·hm-2)有利于CHu的矿化和分解,而在较高施氮水平下(225 kg·hm-2)更有利于CHu的形成和累积。[结论]玉米间作白三叶,在14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更有助于白浆土TOC含量的保蓄以及CHE含量增加,同时显著降低CWSS的消耗,促进CHu的矿化和分解,并且该模式能够促进白浆土CHA向CFA的转换,使余下的HA分子结构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