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历来关于《大学》之亲民与新民的争论中,朱王两家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朱子改"亲"为"新"的主要动机在于适应将《大学》义理理学化的需要,但其对于经文的诠释并不符合《大学》文本的思想内容;王阳明主张恢复《大学》古本而复"新"为"亲",突出了"亲民"的实践品格,更为贴近《大学》文本的原意,却忽视了《大学》古本中客观存在的新民问题。本文主张跳出宋明理学的思维模式,直接返回到《大学》思想的古代源头去探寻"新民"与"亲民"的本来意蕴,并对于"新民"的内涵做出了新的解释。笔者通过考察《尚书》、《诗经》和《孟子》中的相关文献,发现在原始儒家的思想语境中,所谓"新民"是相对于"新命"而言,是新朝子民之意,并不具...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