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多氟烷基磷酸二酯(DiPAPs)对斑马鱼的脂毒性作用,首先通过构建15种全氟化合物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结合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3D-QSAR),分别对6:2和8:2 DiPAPs与PPARβ的结合亲和力进行预测,然后基于分子对接分别研究6:2和8:2 DiPAPs与PPARβ的相互作用,最后分别考察6:2和8:2 DiPAPs暴露对斑马鱼Pparβ表达的影响,对3D-QSAR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2和8:2 DiPAPs的半数竞争效应浓度(pIC50)的预测值分别为3.73 mol/L和3.63 mol/L,提示二者可能均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性;6:2和8:2 DiPAPs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PPARβ结合,且6:2 DiPAP结合活性更强;二者分别暴露后,Pparβ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50 ng/L 6:2 DiPAP组比50 ng/L 8:2 DiPAP组的表达量更高,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综上,6:2和8:2 DiPAPs可以通过影响斑马鱼Pparβ的表达,产生脂毒性。该结果为评估DiPAPs这类新型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