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公共领域是凝聚公众愿望与集体共识的精神空间,其物态表现是对社会伦理观念的直观反映。这些反映在城市伦理视角下可以理解为功利主义与人文关怀所维持的“比例平衡”,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时期市民地位的跌宕经历。依托这些附着于空间的叙事含义,城市获得了旅游开发的基础,同时也让公共领域成为功利侵占的对象而面临“利”“义”失衡问题。因此,文章在规划语境下借助分析城市伦理的模式方法,从时空维度对案例城市哈尔滨的公共领域成型进行解析,认为公共领域需要保持功能多样性、活动原初性及场所时序性,以阻止自身的服务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