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轧筝,擦弦乐器,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唐代宫廷。宋元时期,轧筝走出宫廷,作为杂剧或民间乐队的演奏乐器,盛行于勾栏瓦舍之中。明时期的轧筝重返宫廷,形制与演奏方法多样,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轧筝作为宫廷宴乐番部合奏乐的演奏乐器与北方小曲的伴奏乐器,与火不思、三弦、八角鼓等乐器共振作。轧筝的发展与变迁体现了华夏民族置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之上的一种音乐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特征。虽经过多个历史朝代的更迭,轧筝仍能被人们所认同,同时被继承、传承、积累,这种不断积累起来的文化传统已成为一个民族的血脉与文化之根。

  • 单位
    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