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岭—大巴山作为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气候对秦巴山地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影响巨大。本文基于秦巴山地及邻区种子植物物种数据库,首先分析了植物目、科、属、种多样性,乔木、灌木、草本多样性以及中国特有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以阐明植物多样性在秦巴山地过渡带上的空间分布特点;其次,结合秦巴山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植物多样性和环境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协同变异规律;再次对植物目、科、属、种,乔木、灌木、草本以及中国特有种进行聚类,并将结果展布在空间上,以显示秦巴山地植物在空间上的聚类规律;最后总结植物多样性突变位置的气候特征,并据此确定亚热带和暖温带划分的植物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目、科、属、物种多样性,乔木、灌木多样性均呈现由南到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科、属多样性具有较明确的分界线,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过渡带,而这条分界线处和过渡带内气候指标的变化范围稳定,南多北少的分界线位置大致均在东部伏牛山(南召县、内乡县、商南县、郧县)—中部太白山以南(镇安县、石泉县、洋县)—西部秦岭南坡(勉县、武都区、文县、平武县);2)南多北少的过渡带覆盖东部伏牛山南坡—神农架北坡之间宽阔的地区,中部太白山南坡—米仓山北坡相对较窄的区域,西部几乎为一条线,与分界线位置基本重合;3)在中国特有种多样性方面,秦巴山地内部明显高于秦巴山地邻区,进一步印证了秦巴山地内部的过渡性强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秦巴山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人类理解生态环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
单位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