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大清水师没有标识国家的统一旗号,在与西方海军的冲突中吃了亏,奕訢即与曾国藩商议,将象征皇权的黄龙旗下放为大清水师的统一旗号,为免僭越,削去一角,仅用三角尖旗。最早将龙旗从军用转为民用的,是海外从事中国贸易的商人,他们悬挂龙旗的目的,是为了向外国顾客标示"中国出产"。1870年左右龙旗才被清政府从水师舰船移用到各种涉外仪式。1888年清政府将三角龙旗改成四方龙旗,并赋予"国旗"的称号,但依旧只是官用,禁止民用。龙旗最早在国内被僭用是"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接着,上海商会以迎送皇亲国戚的名义悬挂龙旗,并借用龙旗进行商业广告活动。可是,由于龙旗所代表的封建王朝在外国人眼中充满...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