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中药内服结合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中医院脾胃专科门诊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分为大肠湿热型组(38例),脾虚湿蕴型组(32例),脾肾阳虚型组(22例),选择同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辨证分型中药口服结合中药灌肠、耳穴埋籽等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口服,疗程约3个月。观察比较4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炎性反应指标、免疫学指标、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4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明显降低(P<0.05);4组治疗前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3个月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药内服结合外治法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90.63%、95.45%,大肠湿热型组最低,脾肾阳虚型组最高,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型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耳穴埋籽外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控制炎性反应等有关,且安全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