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春秋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程贤松; 李亚军; 李兴涵; 李江月; 黄晓晴; 邓晓东*
来源:热带生物学报, 2021, 12(01): 15-24.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1.01.003

摘要

为了解三亚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笔者于2019年春(4月份)、秋(9月份)两季对三亚湾12个站位的浮游植物及水质进行了网采取样调查。春季采样记录浮游植物共6门82种,秋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85种,其中硅藻门和甲藻门种类组成占优势,春、秋季硅藻门分别占55种和67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67.07%和78.82%)。三亚湾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共4种,分别为角毛藻属(Chaetoceros sp.)、印度角毛藻(Chaetoceros indicus)、三角新角藻(Neoceratium tripos)和薄壁几内亚藻(Guinardia flaccida),其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 sp.)为第一优势种。秋季调优势种共9种,分别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霍氏半管藻(Hemiaulus hauckii)、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和异角毛藻(Chaetoceros diversus),其中,菱形海线藻为第一优势种。春季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平均分别为3.33、0.80、2.26;秋季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平均分别为4.05、0.79、3.09。RDA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总磷、氨氮和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秋季总氮、盐度和电导率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影响最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