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用于辅助治疗陈旧性眶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例陈旧性眶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6例, 年龄18~56岁。术前行头颅CT薄层扫描, 将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利用数字化模型确定手术方案, 进而打印三维头颅模型, 制作截骨导板及复位导板引导术中截骨及复位。采用Mimics软件测量术前和术后3 d双侧眶点连线与双侧耳点连线的夹角(A-OT值)、双侧颧突点至面中线距离差值的绝对值(面宽差)及双侧颧突点至过骨性外耳道中心点的垂线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面突差), 以Hertel突眼计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侧眼球突出度, 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6个月至3年, 手术前后A-OT值分别为(8.41±2.46)°和(2.67±0.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2, P<0.001); 面宽差分别为(9.12±1.02) mm和(1.51±0.40)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6, P<0.001);面突差分别为(9.22±0.95)mm和(1.53±0.61)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84, P<0.001);除4例眼球摘除的患者外, 其余患者眼球突出度术前为(7.81±1.25) mm, 术后6个月为(12.78±0.65) mm, 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83, P<0.001), 术后无复视及眼球异常运动。结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陈旧性眶颧骨折的治疗, 有助于准确诊断及辅助精确复位, 提高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