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2015—2019年成都市每日逐时的O3浓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O3浓度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O3浓度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峰值在春季和夏季出现,在冬季最低。除了受气象因子影响外,春季(每年5月)的O3浓度峰值主要成因是生物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数量在春季最大,而不是对流层折叠导致的平流层输入;夏季(每年8月)的O3浓度峰值是气象因子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增强造成的。O3浓度日变化一般为白天大于夜晚的单峰型分布,其分别在08∶00(或09∶00)和16∶00出现谷值和峰值,但是也会出现夜晚O3浓度值大于白天(或夜晚臭氧浓度值与白天持平)的反常现象(占有效天数的6%)。这主要是由于风向改变导致的风切变破坏夜间中性稳定边界层后,垂直方向上的湍流输送将上层残留层储存的白天高浓度O3注入近地面,加之夜晚消耗O3的物质(NOx、VOCs)排放量较少,导致夜间浓度高于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