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相关检测常见干扰因素分析与探讨

作者:颜楠; 刁艳君; 韩峰; 刘家云*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 36(10): 693-696.
DOI:10.13201/j.issn.1004-2806.2023.1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当D-二聚体(D-D)检测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且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出现假性减低时,是否需要用稀释法排除干扰。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门诊与住院病例155例,将其分为3组。其中D-D假阴性组样本100例:收集D-D>5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0μg/mL;D-D假阳性组50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组5例,且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假性减低。将各组相关指标分别进行各梯度稀释检测。结果:D-D假阴性组:D-D稀释检测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假阳性组:D-D稀释检测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阳性组:将5例LAC阳性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不同稀释度检测,发现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Ⅷ、Ⅸ、Ⅺ、Ⅻ活性随之升高明显且最终会恢复至大概正常的水平。结论:当D-D出现假阴性时,可用稀释法使其暴露更多的抗原表位,以确保高浓度D-D结果检测的准确性;当D-D出现假阳性时,可通过稀释法降低干扰物质的浓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得到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