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时偕行"的"时"内含时空统一的意蕴,"偕行"则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注重,集中体现了华夏文明传播的时间偏向。旨在追求天地人三才相和的"与时偕行"时间观分别被儒、道所继承,道家将视线放在生命的自足之上,走向对养"生"的追求,推崇"淡如水"的人际交往;儒家则将自然时间引入社会时间,考察社会的兴衰荣辱,借助礼乐传播的形式谋求社会关系的和谐;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嫁接本土文化传统,强调时间的流变无常,将人际关系视为因果在时间中流转的幻象,主张破除"我执"进而解放自我的佛性。简而言之,儒家偏重社会时间,道家偏重生命时间,佛家偏重境界时间,儒释道呈现出交融互补的状态,共同熔铸了华夏文明的时间系统,并造就了华夏文明传播超越时间的延续性,实现了中华文化跨越千年的文明传承,从而鲜明地呈现为华夏文明传播的时间偏向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