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转染音猬因子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移植对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BMSCs)移植组和音猬因子修饰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Shh-BMSCs)移植组,每组10只动物。假手术组手术中仅摘除卵巢附近的脂肪组织,但不摘除卵巢。其余的3组均进行双侧的卵巢切除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在骨质疏松造模后的2个月,BMSCs移植组和Shh-BMSCs移植组分别通过大鼠的尾静脉注射BMSCs与Shh-BMSCs(第四代,约2*106个干细胞),模型组动物注射等量PBS液体。在干细胞移植2 w后,检测尾静脉中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同时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的股骨、腰椎及全身骨密度,micro-CT扫描进行胫骨的形态计量学指标分析。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减少,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钙与碱性磷酸酶明显降低,而大鼠的血清磷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表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成功制备。(2)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的大鼠血清钙和和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而血清磷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BMSCs组相比,Shh-BMSCs组大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磷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模型组的骨密度相比,BMSCs组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BMSCs组相比,Shh-BMSCs组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模型组相比,BMSCs组的大鼠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BMSCs组相比,Shh-BMSCs组的大鼠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h-BMSCs细胞移植后能够治疗大鼠卵巢切除后的骨质疏松。
-
单位贵州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