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韧性城市强调城市系统在面临慢性冲击和长期压力时具备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和阶段演进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韧性城市内涵的理解从以风险管理的"工具性"为导向向提升城市系统来应对各种冲击和压力的"思维性"导向不断拓展。文章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实践在规划主体、框架结构、行动落实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规划实践模式,实现韧性城市理念从学术理论向公共政策转变的文本转译、从舶来模式向本土化实践转变的结构转译、从蓝图式规划向情景化治理转变的目标转译,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探讨了韧性城市规划实践中组织形式、评估方法、决策过程和实施对策方面的本土化路径。
-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