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多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血管内外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表现出以头晕或眩晕为主的症状群。但由于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国际上尚无这一概念,故学科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逐渐深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念对临床诊疗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有限。而且临床应用也较混乱,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那么这一概念是否已经过时,应该被"后循环缺血"代替?本文旨在论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念演变、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等,并结合研究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提高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