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仍是延续1978年以来"摊饼"式的模式进行,然而,真正的城镇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活动的过程。因此,城镇化不等同于城市规模的"摊饼"式的扩张和大量农业人口的非理性化涌入,而是一个各相关政策组合配套跟进的"理性"城镇化转向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城镇居民"对其社会资本和身份的认同是中国健康城镇化之路畅通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CHIPS数据并结合经验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显示:就业岗位的可及性、收入水平、土地禀赋、住房状况及机会成本能显著性地影响到流动动向和意愿,而同工同酬、政策和社会歧视、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等组合配套跟进因素显著性地影响到其流动和定居行为,这对于中国健康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