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开展了一系列科尔沁英雄史诗恢复与重建工作。文章是一项在民族音乐学的应用研究意义上,以口头传统为主轴探讨其与文化生成关系的过程研究。结合口头理论相关分析,探讨科尔沁地方史诗体裁"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断流之后重新建构的经验,记录了口头传统"逆时态"传承的鲜活案例,即年轻艺人七山如何借助现代媒体和理论导引,从已故艺人布仁初古拉那里"传承"其"十八部蟒古思因·乌力格尔"的演述技艺,并将布仁初古拉史诗演述"套路"与自己原先掌握的"北斗七星神灵"系列史诗故事相融合,实现了"授"者的"镜像性"在场,在他与已故"师傅"之间建立起虚拟的"授—受"链,进而一步步完成新的系列史诗的演述。同时,对这种口头传统的"逆时态"恢复重建工作背后的学术思考、方法路径等进行了阐述,印证了模仿是口头传统最普遍且最有效的传承方式,民间"授—受"关系双方并非对等,而是"受"和"习得"始终是主动的,处于中心地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