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白沙洲隐伏岩溶区地质结构与岩溶塌陷分类

作者:陈标典; 李喜; 李祖春; 姜超; 贾毅; 李慧娟; 刘鹏瑞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1, 32(02): 43-52.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1.02.06

摘要

武汉市可溶岩大多隐伏于第四系土层及白垩—古近系红层下部,可溶岩分布地区地质结构与岩溶地面塌陷关系密切,已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中上黏下砂地质结构占绝大部分。以白沙洲岩溶条带长江两岸为研究区,根据盖层黏性土、砂性土、软弱土、非可溶岩(红层)的上下叠置关系及地面塌陷特征,将可溶岩分布区地质结构划分为3类、5型;岩溶塌陷的实质是土体塌陷,在岩溶区地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差异,受力后塌陷过程中土颗粒的运移方式,即黏土块体塌落、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系统将研究区岩溶塌陷机理分为土洞型、沙漏型、泥流型3类,同时也存在多种类型复合型岩溶塌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