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佛教因明学为特定视域,从显性的理论启迪与隐性的实践参照两个方面来看,佛教因明学对《文心雕龙》整体结构、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均具有重大影响。由此展现了一条重要的文化事实:在1500年前的"述而不作"的历史环境中,如果没有佛教因明学的理论启迪和方法参照,《文心雕龙》这一前所未有的"体大而虑周"的巨制的出现将是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一文化事实证明了一条重要的真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变则可久,通则不乏——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经千年而不朽,历万劫而长新的历史原因,也就是其所以至今仍深受世人景仰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