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造成胃浅表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时间较长(大于12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病历库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术前诊断早期胃癌而行ESD治疗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等),病灶特征(大小、部位、形态等),操作者经验,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理等信息,最终纳入193例(195处病灶)。对收集到的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以寻找ESD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ESD手术时间大于12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患者年龄为(63.34±9.11)岁,手术时间为120.00(95.00,165.00)min,病灶长轴为1.50(1.00,2.38)cm,术后病理诊断早期胃癌164例(84.10%),其中162例(98.78%)达到整块切除,148例(90.24%)达到治愈性切除。单因素分析中,患者性别(P=0.018)、病灶部位(P<0.001)及病灶长轴大小(r=0.209,P=0.007)与手术时间相关,而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病灶表面是否粗糙、有无白苔、有无溃疡、病变浸润深度、手术时期、病灶大体形状、分化程度及操作者年资均不是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P均>0.05)。患者性别、病灶部位、病灶长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灶位于贲门/胃底(OR=5.656,95%CI:2.291~13.964,P<0.001)、胃体(OR=2.667,95%CI:1.048~6.785,P=0.040)及病灶长轴>2 cm(OR=2.761,95%CI:1.229~6.205,P=0.014)是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浅表病变行ESD治疗时,病灶位于贲门/胃底、胃体及病灶长轴>2 cm者易发生手术时间较长(大于120 min)的情况。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