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明的城市寺观经济受到各方势力的侵蚀,对寺观公产的经营和保护不仅发生在复杂的地方社会环境中,也与保护者的宗教思想和生态意识关系密切。明代南京乌龙潭作为公产,从官方道观向地方道观,再向佛寺转移的过程,即体现了道教宫观经济发展背后的多重影响。从嘉靖到万历年间,明代南京新建道观灵应观对乌龙潭所有权的争夺牵涉到礼部祠祭司、官方宫观和南京守备衙门等多个机构,其中又涉及豪绅侵夺寺观产业、宫观统属关系变迁、中央机构在寺观经济中的利益争夺等诸多线索。争产案尘埃落定之后,道士对山林潭池的开发导致生态恶化,这一城市微观环境问题却又在道观转为佛教寺院之后得到了戏剧性的解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