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1927年武汉政权下的“建设革命文化”运动中,诗人与批评家们第一次从理论层面讨论起诗歌与音乐、戏剧、宣传画之间的形式综合问题。3月底,茅盾撰写《〈红光〉序》,提出“标语口号”是“时代的真文学”这一命题,同时寄托了对“未来诗人”的主体想象。大革命失败之后,左翼文学走向组织化的阶段,“口号诗”也因其破碎、断裂、情绪化而被扬弃,但对于文学社会化的讨论则延续了下来,成为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讨论的重要方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