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Child C级肝硬化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Child C级肝硬化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56例)采用ERCP治疗, 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 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1%(55/56)]高于对照组[60.00%(18/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3, P < 0.001);对照组治疗前ALT、AST、GGT分别为(294.53±45.19)U/L、(286.62±17.15)U/L、(304.53±12.34)U/L, 治疗14 d后分别为(96.25±16.70)U/L、(113.25±8.56)U/L、(122.25±9.24)U/L;观察组治疗前ALT、AST、GGT分别为(352.36±70.23)U/L、(303.31±12.12)U/L、(368.36±10.23)U/L, 治疗14 d后分别为(108.65±12.38)U/L、(95.65±6.54)U/L、(85.66±7.28)U/L, 治疗后两组ALT、AST、GGT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2.54、49.54、64.76, 对照组t=25.57、112.83、168.48, 均P < 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三者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t=2.27、3.18、4.61, 均P < 0.05);治疗后两组PCT、CRP、WBC较治疗前均降低, 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1.68、11.46、5.42, 对照组t=20.39、18.69、19.02, 均P < 0.05), 且观察组PCT、CRP、WBC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4、1.67、2.11, 均P < 0.05);观察组术后14 d内, 发生急性胰腺炎2例, 高淀粉酶血症1例, 胆道短暂性出血1例;对照组急性胰腺炎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后有12例患者(40.00%)黄疸反而加重, 追加ERCP补救治疗, 术后总胆红素降低幅度均 > 50%, 达到显效标准。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 发生支架阻塞2例(及时处理并更换支架)。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ERCP置入鼻胆管或胆道内支架治疗Child C级肝硬化合并梗阻性黄疸比药物治疗退黄效果更显著, 能够有效解除梗阻性黄疸, 引流顺畅, 改善患者肝功能和感染状态,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