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输液港血栓的高危因素,通过干预治疗,减少输液港血栓的发生,尽可能避免因血栓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乳腺癌患者完成静脉化疗后进行输液港拆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与输液港血栓发生可能有关的52个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本次研究212例患者中发生血栓的例数为34例,几率为16.04%。通过单因素分析,本研究筛出对输液港血栓发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变量,即肿瘤大小、白细胞总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化疗方案、化疗类型、乙肝,结合国内外关于血栓的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报导,加入年龄、BMI、凝血功能、高血压、糖尿病、输液港存留时间、输液港位置等临床因素,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白细胞总数、乙肝阳性、纤维蛋白原、FISH阳性及不确定、其它方案化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总数、纤维蛋白原的OR值分别是1.584、0.192,乙肝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输液港血栓的风险是乙肝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人群的13.253倍,FISH阳性及不确定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输液港血栓的风险是FISH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人群的37.056、64.632倍,使用其它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输液港血栓的风险是使用蒽环类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人群的9.482倍。结论:白细胞总数高、乙肝阳性、纤维蛋白原低、FISH阳性及不确定、其它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输液港置管后,应定期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必要时考虑抗凝治疗,以减少输液港血栓的发生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