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丘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曹文丽; 夏邦世; 张艳普; 蒋雁; 叶飞君; 方建伟
来源: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12): 2096-2108.
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12.028

摘要

目的颗粒细胞凋亡直接影响胚胎的质量,而端粒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调控,因此,本文探究了卵丘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胚胎和卵母细胞的评估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上午入住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的87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年龄,共分为4组:2025岁(21例);2630岁(24例);3135岁(23例);>35岁(19例)。依据卵母细胞成熟度,将患者分为未成熟卵泡颗粒细胞组(45例)和成熟卵泡颗粒细胞组(42例);依据胚胎移植后孕囊的阴道B超检查,分为妊娠组(43例)和非妊娠组(44例)。比较患者的年龄、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对卵丘颗粒细胞端粒长度,分析不同成熟度的卵母细胞卵泡液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以及不同妊娠结局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所有数据的处理分析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 2025岁组、3135岁组和>35岁组的患者颗粒细胞端粒长度和卵泡成熟度之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体内的成熟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逐渐变短,端粒的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未妊娠患者与已妊娠的患者之间的颗粒细胞端粒长度比较,未妊娠的患者明显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卵泡液内的AMH水平明显高于成熟的卵母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比较非临床妊娠组和临床妊娠组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长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缩短,未妊娠患者的端粒长度更短,卵丘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和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 单位
    舟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