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干沙鄂博稀土元素矿床地质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黄增保; 李葆华*; 董晓燕; 傅太宇; 许龙; 高昆丽; 陈晨; 郑慧; 朱永新
来源:矿床地质, 2019, 38(01): 129-143.
DOI:10.16111/j.0258-7106.2019.01.009

摘要

干沙鄂博稀土元素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是该地区唯一大型稀土元素矿床。矿体产于早泥盆世碱性岩体及其接触带中,围岩蚀变表现为霓长岩化、碳酸岩化和萤石化,矿石类型主要为霓辉正长岩型和霓辉正长斑岩型,矿物组合为氟碳钙铈矿+黄铜矿+霓辉石+钠长石+钠闪石+萤石+方解石。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相学观察,划分出4个成矿期,包括岩浆成矿期(Ⅰ)、早期热液成矿期(Ⅱ)、晚期热液成矿期(Ⅲ)和表生成矿期(Ⅳ)。其中,早期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包括3个成矿阶段:霓石-钠长石-氟碳钙铈矿阶段(Ⅱ1)、钠闪石-氟碳钙铈矿阶段(Ⅱ2)、霓石-方解石-氟碳钙铈矿阶段(Ⅱ3)。脉石矿物石英的δ18O值为7.3‰~11.3‰,δD值为-89.4‰~-68.8‰,δ13CV-PDB值为-10.5‰~-7.9‰,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矿石中硫化物δ34SV-CDT值介于-7.1‰~-1.3‰之间,平均-4.4‰,总硫同位素δ34SΣS为-3.9‰;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417~18.524、15.637~15.769和38.425~38.863,与矿区早泥盆世含矿碱性岩体岩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推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该碱性岩体。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