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小潮气量和限制气道平台压为核心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已有十余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RDS病死率。然而,关于如何选择合适潮气量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改变和呼吸力学特点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重症超声技术、胸内压测定技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根据ARDS患者肺顺应性的改变个体化地选择潮气量逐渐成为可能。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