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特立帕肽治疗不同基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3例使用特立帕肽治疗的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以患者用药前检测的血清25(OH)D水平作为基线,将患者分为10μg/L<25(OH)D<30μg/L组(60例)和30μg/L≤25(OH)D<150μg/L(43例)。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的腰椎、股骨颈、全髋部骨密度(BMD);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后的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CTX),同时监测患者血钙、血磷、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水平。结果 (1)2组患者腰椎BMD在用药6、12个月时均有显著提升(P<0.05),股骨颈和全髋BMD在用药6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个月后与用药前相比有明显的提升(P<0.05)。但2组之间BM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PINP、CTX水平的变化在3、6、12个月较基线值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12个月,维生素D充足组的PINP上升水平较维生素D不足组有显著升高(P<0.05),而CTX上升水平显著降低(P<0.05)。(3)2组患者骨痛均有减轻(P<0.05),依据VAS评分,2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25(OH)D的基线状态如何,使用特立帕肽治疗的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均有效,1年后患者的BMD水平相近。
-
单位海阳市人民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