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某矿山在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转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过程中,冒落的胶结充填体形成了崩落法开采所需的散体覆盖层,由于充填体强度较低,在后续开采过程中受移动、挤压、摩擦等因素影响,其块度会变小,该现象对矿石回收效果的影响有待研究。根据实际采场分段高度、进路间距等参数按1∶100的相似比设计试验模型,以白云岩为矿石、铁矿石为充填物料,针对两种级配的充填体覆盖层共设计3组试验,其中试验1、3、5采用的充填物料级配与初始冒落块度分布相同,试验2、4、6采用的充填物料级配与二次破碎后块度分布相同,试验采用的矿石级配均与现场矿石块度分布相同,分别在1 595、1 580、1 565、1 546 m分段开展了放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贫化放矿时,充填体块度变小后矿石回收率、贫化率基本不变;采用低贫化放矿,当增大出矿量使贫化率升至7.6%时,充填体块度变小未对矿石回收效果产生明显影响;而在增大出矿量使贫化率超过10%时,小块充填体的增加对矿石回收效果的劣化影响明显。该结论可为类似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控制矿石的贫损提供借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