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古籍方剂治疗消渴病养阴清热药物组配研究

作者:陈广坤; 杨阳; 李萌; 储戟农; 刘方舟; 胡明华; 罗珍; 李园白
来源:北京中医药, 2016, 35(08): 723-726.
DOI:10.16025/j.1674-1307.2016.08.003

摘要

目的统计治疗消渴病方剂中具有养阴和清热功效的单味药及高频药物组。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消渴方共计933首。利用Excel 2010 SQl Server插件对方药进行数据处理、频次统计、药对数据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治疗消渴方单味药统计频次前10名中有清热药6个、养阴药5个。养阴清热药物组前10名药对:栀子-甘草-连翘、芦根-白茅根、鳖甲-柴胡-秦艽、柴胡-地骨皮-秦艽、柴胡-地骨皮-鳖甲、丹皮-五味子-磁石、胡黄连-龙胆草、柴胡-知母-鳖甲、柴胡-人参-鳖甲、天冬-麦冬-枇杷叶,涉及19味药物,其中柴胡出现5次;19味药物中,有养阴清热单味药前10名中的4味。除栀子-甘草-连翘和胡黄连-龙胆草两组药为纯清热药物组配外,其余组合均为养阴和清热功效兼备的组合。结论目前临床治疗消渴病以清热养阴药物为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