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达性是评价区域(或节点)获得发展机会和控制市场能力的有效因素之一,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地区交通可达是景区共享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活动空间共享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内部或居民区等小尺度空间上,而对于景区这种活动空间需要更大尺度的测算。衡量景区共享水平对于让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享有旅游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共享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景区共享概念,并基于地形数据和2019年水陆交通网,利用可达性对湖北省5A景区共享水平进行衡量。研究发现:(1)地形是通行时间成本的自然本底值,路网有效降低了通行时间成本,提升了区域共享水平。(2)以"小时圈"为基础划出5个可达分区。其中,高度可达区面积占17.02%,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南阳盆地;次高可达区面积占42.98%,呈网状结构分布在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中度可达区面积占25.71%,网状结构分布在鄂西山区、破碎形态分布于中部大洪山区、东部丘陵区以及南部平原区;次低可达区面积占9.89%,以破碎形态分布在鄂西山区;低度可达区面积仅占4.40%,呈斑块状分布在鄂西山区。(3)利用人口加权的变异系数衡量景区共享机会的公平性,结果显示处于公平状态的县市有16个、处于比较公平状态的县市有45个、处于不公平状态的县市有42个。县域平均可达时间的变异系数为0.53,县市之间景区共享机会处于不公平状态。本文从居民共享视角为景区布局规划提供方法支撑和案例参考。
- 单位